手机版 欢迎访问热点新闻网(www.hotxww.com)网站
1980年夏天,一批两百多人的台湾青年正在紧张的等待“抽签”。
他们有的手掌上画个眼睛,表示“长眼”。
有的在手上涂满万金油和风油精,希望手气可以比较“凉”。
还有的手握女朋友照片,战战兢兢的等待着命运降临……
在取消义务兵之前,台湾每一批服役的士兵都有一个“梯次”。
男子退伍后,遇到相似年龄的朋友,常常会以询问对方的“梯次”来作为切入话题。
大家之所以紧张,是因为这一“梯”两百多名抽签的入伍新兵中会诞生两个“签王”——一个要去金门服役、一个要去马祖服役。
中奖率1%.
图片
台湾电影《恋恋风尘》剧照。电影讲述了男主角到金门当兵,天天给女主角寄信,没想到女主角就这样爱上了天天送信的邮差
只见一名矮矮壮壮台大经济系男生,闭眼皱眉,猛地一抽——马祖!
现场顿时欢声雷动。
抽到“签王”的男生面无血色,心不甘情不愿的中了该梯次的“金马奖”(台湾年轻人戏称抽中去金门马祖当兵为金马奖)。
说来也是缘分。
男生祖籍是山东潍坊,他的父亲官至国军空军少将,当年曾是驻守“马祖”前线五个团的团长之一。
此次子承父志、重回马祖,冥冥之中自有注定。
这位“金马奖”得主的名字,叫郎咸平。
他在闽江口距大陆仅二十公里的马祖岛上当了两年兵。
或许也是因为这段经历,使得郎教授从青年时代就对大陆充满好奇,后来成为最早一批赴大陆发展的台湾经济学家。
郎教授去马祖当兵的时机非常不好。
因为就在一年前,同为“前线”的金门发生了一件令蒋经国震怒的“叛逃事件”。
事件发生后,国军大大收紧了对外岛服役士兵的管理,众人苦不堪言。
这位“叛逃事件”男主,名字叫林正义——他曾经是蒋经国亲自树立的“全岛优秀青年代表”。
林正义自幼家境贫寒,每天放学后要到亲戚家提泔水回来喂猪,以补贴家用。
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,他考上了知名的台湾大学。
七十年代的台湾大学生都以去美国深造为第一目标,对服兵役的态度就像文章开头时描述的那样,如同“上坟”一般。
林正义则不同。
作为台大学生代表会主席,他在大一结束时便立志投笔从戎,一时成为全岛“美谈”。
林正义的从军行为成了国军召募新血广为宣传的好题材,被塑造成明星一般的样板人物。
“参谋总长”赖名汤代表蒋经国亲自为其授奖。
1979年2月16日,就在徐向前元帅宣布停止对金门持续二十年的“单打双不打”炮击一个多月后,林正义被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部284师马山连连长,军衔上尉。
(备注:郎教授的军衔是国军少尉,相对同龄的优秀典型林正义,郎教授只是一朵路边的小野花。)
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
马山观测站是金门本岛距大陆最近的军事据点。据点入口处书写红色大字“还我河山”
马山位于金门主岛的东北角,距大陆的解放军据点角屿仅两公里,是国军金门堡垒的最前哨。
除了军事设施,这里还设有对大陆宣传喊话的播音站。
当年,邓丽君的“靡靡之音”就是从这里向大陆播出的,很多老厦门人都有“美好的记忆”。
由于特殊的位置,马山连连长经常要向到前线视察的长官和外宾们做简报——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连长。
蒋经国对林正义这位青年才俊的提携眷顾可见一斑。
图片
从马山观测站看向大陆
1979年5月16日夜。
刚刚回台湾探亲回到金门的林正义,携带自己的军籍证明材料,依靠唯一一套由连长保管的救生衣,趁著大退潮之际游泳到金厦之间的角屿,投奔大陆。
上岸后的林正义担心海滩埋有地雷,不敢擅自走动。
他用手电筒打出信号,被解放军驻防部队发现。
到了中国大陆之后,林正义改名为“林毅夫”。
林毅夫的“叛逃”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。
曾经全岛家喻户晓的“模范参军青年”竟然“投共”,对台湾青年的人心士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。
一时间,林毅夫被国民党官媒冠以“现代吴三桂”的称号。
图片
林毅夫,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
如果说林毅夫的投诚还比较“原始”,那么下一位投诚的手段可谓是登峰造极。
1986年5月3日下午15点13分,一架机号B-198、由曼谷飞往香港的台湾“中华航空公司”波音747货机突然降临广州白云机场。
飞机在宽阔的跑道上停稳。
机门打开后,机长从舷梯上走了下来,副机长则被拷在驾驶室…
机长的名字叫王锡爵。
在1949年夏秋之交的动荡岁月里,年仅二十岁的王锡爵随着空军学校迁往台湾,一晃37年。
1951年,他从空军官校卅期毕业,正式加入国军空军服役。
赴美受训后,王锡爵回台加入黑猫中队,开始出生入死执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U-2飞行侦察任务。
因为U-2任务的高度危险性,中情局规定飞满10次就“功成身退”。
黑猫中队只有3人飞满10次,王锡爵是其中之一。
凭借这段传奇的经历,他在1957年荣获中华民国国军第八届战斗立功英雄称号。
图片
U-2高空侦察机
八十年代初,通过海外转寄的方式,王锡爵和在四川的亲人通上了信。
得知高龄的父亲还健在,他欣喜不已。
几经周折,王锡爵和家人在香港见了一面。
这次见面坚定了他回到大陆与亲人团聚的决心。
于是,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他的心头。
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,一场“机长劫机”的大戏在空中上演。
这便是当时震惊海峡两岸的“华航事件”,王锡爵也被称为“两岸直航第一人”。
回国当晚,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和省长叶选平一道,在广州珠岛宾馆会见并宴请王锡爵,欢迎他驾机飞到祖国大陆。
图片
与王锡爵一同到达的还有被拷的副驾驶和一名机械师,另外有22万磅的货物。
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人和物,成为事后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1949年后的三十几年里,两岸之间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。
飞机着陆当天,大陆以民航局的名义致电华航,阐明事件性质,邀请他们尽快派人来北京商谈有关人、机、货的处理。
台湾方面则极力避免与大陆正面接触,提出委托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或国际红十字会与大陆交涉。
我方坚持原则,重申这纯属两个民航公司之间的业务性商谈,不涉及政治问题,坚持“不让第三者插手”。
台湾方面被迫妥协,同意双方在香港进行谈判。
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,大陆谈判团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亲自率队,5月15日上午抵达香港,先后与台方展开四次会谈。
根据中央的决定,除了强烈要求在大陆定居的王锡爵外,其他人、机、物均送还给台湾。
这样的决定受到了海内外普遍赞誉。
图片
涉事的华航波音747货机时价6000万美元,是台湾华航仅有的两家波音747货机之一
5月23日,华航的货机从广州飞抵香港,两方交接。
大陆方面将副机长董光兴和机械师邱明志两人的体检表、飞机检修记录以及货物清单,递交给对方,然后双方代表在交接书上签字。
交接完毕后,大陆方面代表祝董、邱二人与家人尽早团聚,并赠送他们礼品。
二人表示心意领了,但礼物不能接受。
双方代表高兴地在机上握手告别。
图片
王锡爵工作照。投诚后的他担任中国民航华北管理局副局长兼副总飞行师,1987年起连任六届、七届、八届、九届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委。2009年当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
这次商谈是两岸在隔绝37年后由官方背后主导下的第一次公开接触谈判,被认为是对台工作的“里程碑事件”。
事件发生一年后,台湾正式宣布解除戒严令,开放大陆探亲。
时光荏苒。
从当初轰动一时的林毅夫、王锡爵投诚到今天,几十年的时光倏忽而过。
曾经蒋经国钦点的“台湾十大杰出青年”,如今也已两鬓斑白。
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
国军的有识之士们,好好把握现在难得的“机会”,失不再来。
祖国母亲的怀抱永远向你们张开。
Copyright © 2020-2025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汇总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。